时间:2018-11-02 09:49:04编辑:浮泊凉
然而在法国,“神授君权”仍在继续,且空前膨胀,制约国王野心的唯一手段便是新制定的“权力均衡”原则。为了和前一章进行对比,我将在本章向你们讲述当英国人民在为自由而战时,法国所发生的事情。在历史上,鲜有人能将天时、地利、人和集于一体。然而在法国,路易十四达到了这一理想境界。但是对于欧洲其他地区而言,没有他的出现,日子会快乐许多。
当年轻的路易十四登上王位时,法国已经是当时人口最稠密、力量最强大的国家。在马扎兰和黎塞留这两位伟大的红衣主教的治理下,古老的法兰西王国已经成为最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路易十四本人也是个能力超凡的人。即使我们这些生活在20世纪的现代人,也被“太阳王”时代的辉煌记忆所笼罩着。我们社交生活中的种种礼节,都是由路易十四时期的宫廷礼仪创造出来的。
在国际事务和外交领域,法语也始终是国家会议的常用官方语言之一。这是因为,早在200年前,法语的修辞就已经非常优美,表达也十分简练,没有任何一种语言能与之相媲美。时至今日,路易十四时期建造的剧院还在为我们传授着各种知识,只是我们还没有领会其真谛。在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兰西学院(由黎塞留创建)在国际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其他国家纷纷效仿。
路易十四的成就不胜枚举,我们可以无限列举下去。我们现代餐馆里的菜单上写的都是法语,这绝不仅仅是巧合。法国料理是一门极难的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最高表现形式之一,它的出现就是为了迎合君主的喜好。路易十四在位的时期,是一个奢华壮观、优美雅致的时代,至今,它仍然在向我们传授着种种知识。
不幸的是,这绚丽的图片背后还隐藏着阴暗的一面。在外越是光彩夺目,在内就越是黯然失色,路易十四统治的法国也没能幸免。1643年,路易十四从他父亲手中接管了王位,并于1715年去世。这表明,在长达72年的时间里,法国都一直掌管在一个人的手中,而这一时期足足跨越了两代人。
我们有必要把“一手遮天”这个词的含义弄清楚。路易十四是第一个实行独裁制度的君主,这种制度高效严谨,随后被很多国王效仿,我们称其为“开明的专制制度”。他并不像某些统治者那样,终日游山玩水,对国家大事置之不理。在昌明时代,任何一位君主都比他的臣民更加努力。他们起早贪黑,在履行“神授君权”(不用向任何臣民征求治理国家的意见)的同时,也强烈感受到这份权力覆盖下的“神圣职责”。
当然,国王不可能事事亲历亲为。因此,他必须找到几个助手和顾问来辅佐自己。在这些人当中,要有一两名将军、三五位外交家以及几个聪明的财政顾问和经济学家。不过这些高级顾问只能执行国王的命令,不能擅自做主。在普通大众眼里,他们的君主神圣不可侵犯,是国家和政府的代表。于是,国家的荣誉成为某一王朝的荣誉。这和我们美国人的理想截然相反。法兰西已经成为由波旁王朝专属、统治并为其服务的国家了。
这种制度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国王代表了一切,其他所有人都可以忽略不计。慢慢地,一些有声望的旧贵族也被迫把对外省的管辖权交出去。现在,这些权力都转交到一个满手墨水的皇室小官僚手里。在一栋远离巴黎的政府建筑里,他一个人坐在泛绿的窗前,执行着100年前还属于封建主的职责。那些封建主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利,便来到巴黎,在宫廷里尽情享受。很快,他们的庄园就遭受了一种极其危险的经济病症的侵袭,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地主缺位所有制”。仅仅在一代人的时间里,那些繁忙的封建管理者就变成举止优雅的贵族,他们终日无所事事,游荡在凡尔赛宫周围。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那年,路易十四只有10岁。作为三十年战争的结果,哈布斯堡王朝丧失了其在欧洲大陆的绝对地位。而一个有雄心壮志的青年是绝对不会错失良机,让自己的国家失去曾属于哈布斯堡王朝的成就的。于是在1660年,路易迎娶了西班牙国王的女儿——玛丽亚·泰莉莎为妻。没过多久,他的岳父菲利普四世(哈布斯堡王朝的西班牙裔国王)就过世了。路易立刻宣布将属于西班牙的荷兰地区(如今的比利时)作为妻子嫁妆的一部分,并入法国国土。
这种合并必然会给欧洲和平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对欧洲新教国家的安全也造成了极大威胁。1644年,在荷兰共和国外交部长扬·德维特的倡议下,荷兰、英国和瑞典三个国家组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联盟。但这个联盟并没有维持多久。通过金钱和诱人的承诺,路易十四收买了英国的查理国王和瑞典议会。荷兰遭到了同盟的背叛,只好听从命运的裁定。
1672年,法国军队入侵荷兰,一路直抵国家的心脏地带。荷兰的堤坝再次被攻陷,法兰西王国的太阳之光照耀在了荷兰的沼泽之上。1678年,荷、法两国签署了《尼姆韦根条约》,但这个条约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倒引发了另一场战事。
1689~1697年,法国对荷兰发动了第二次侵略战争,最终以《里斯维克条约》的签订而宣告结束。但它并没有帮助路易十四实现占领欧洲统治地位的梦想。尽管路易的老对手扬·德维特死在了荷兰暴民的手中,但他的继位者威廉三世让路易为成为欧洲霸主所做的所有努力都付之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