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_故事大全_名人传记-858历史
858历史广告位

中国古代最严重的火灾

时间:2018-09-12 11:38:38编辑:梓岚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发生火灾时,木构建筑本身的易燃特性,造成连带损害。历史上有五次特大火灾,发生火灾的原因,与自然或人为原因有关,结果却惊人相似,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中国古代最严重的火灾一、西晋洛阳武库火灾

西晋元康五年(公元295年)11月27日夜,洛阳武库失火。时任右光禄大夫、《博物志》的作者张华恐有变故,先派兵戒严,后组织灭火。

一先一后的时间差,导致火势迅速蔓延。当时正值冬季天干物燥之际,武库堆积了大量易燃物品,大火熏天,夜如白昼,浓烟密布,熔铁铺地。火灾的损失大得惊人,《晋书·五行志》给出的资料是“二百八万器械,一时荡尽”。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损失,西晋的武库不仅是储藏武器的仓库,还是宣扬武功战绩的博物馆。

此次火灾造成“累代之宝及汉高斩蛇剑、王莽头、孔子屐等尽焚焉”,“斩蛇剑”是指汉高祖刘邦持大宝剑,跟随刘邦,建汉称帝。

此剑剑身有花纹,配以珠玉,寒气逼人,名为“赤霄”,是十大名剑之一。“王莽头”则是一件警示教育陈列品,王莽篡汉立新,光武中兴,身首异处。将王莽的头陈列于武库,用来警示别有用心的人。

“孔子屐”很特殊,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经推算,孔子的身形伟岸,他的鞋异于常人,《太平御览》中提到“孔子屐长一尺四寸,与凡人屐异。”按现在的鞋码算,孔子脚长33厘米,鞋子50码。

武库的起火原因史书并没有记载,这三样国宝和其他珍宝一起毁于这起火灾。西晋武库与巴西国家博物馆时隔千年,两者的经历居然出奇地相似。

中国古代最严重的火灾二、北魏永宁寺雷击失火

北魏胡太后笃信佛法。公元516年,在她的主持下,开始修建永宁寺。该寺最著名的莫过于永宁塔,塔身木质,高达九层,据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记载:永宁塔“自金露盘下至地四十九丈”。也就是说,永宁塔高达133.7米,相当于40层楼高,是山西应县木塔的2.2倍。

木塔底部建立在近万平方米、厚达6米的夯土之上,木塔基座以青古加固的五边造型为基础,边长38.6米,采用土木混合结构的墩台。永宁寺以塔为中心,规模庞大,是专供北魏皇室礼佛的寺院。

永熙三年(公元534年)二月,浓云翻滚,大风骤起,突然,一声霹雳,击中永宁塔第八层。

风助火势,大火迅速扩散。有僧人提水进塔,试图灭水,全遭罹难。孝武帝见永宁塔冒出浓烟,急命南阳王元宝矩、录尚书事长孙雅率领一千羽林军救援灭火。

由于塔内空间狭小,楼梯宽度只有1米,众人只能上下排列,接力递水,可惜杯水车薪,火势巨大,无济于事,只得放弃。围观的僧俗百姓无不痛心,哭声震天。相传,有三名僧人当场投火自尽。

中国古代最严重的火灾三、南宋临安大火

嘉泰元年(1201)3月23日夜,南宁都城临安发生火灾。火灾是由御史台吏杨浩家失火造成的。火势猛烈,迅速蔓延,直到26日火势才得到控制。这场大火祸及御史台、军器监、储物库等官方重要设施,方圆十余里的民居在火灾中付之一炬。

经过现场清理,受灾民居5.3万户,造成无家可归的灾民18余万,有59人死亡,这是南宋都城最大的一次火情。

据《资治通鉴》记载,宋宁宗颁布了罪已诏,并且避殿损膳,以示责罚,期望这样能够消灾减祸,责令临安府严惩纵火犯,同时,南宁朝廷拨付钱16万、米6万馀斛,用来赈济灾民。

中国古代最严重的火灾四、晚清园明园被焚

园明圆始建于1709年,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占地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各种景点150余处。

在清皇室的大力扶持下,圆明园结合了东西方艺术特点,以其恢宏的气势、精湛的建筑、丰富的文化、繁多的艺术品,被世人称为“万园之园”。

1860年10月6日晚,英法联军自贤良门,闯入圆明园。守园官兵虽奋力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全部殉难。

英法士兵在接下来的两天内,对园内的建筑和艺术品,进行了疯狂地破坏和洗劫。仅散布欧洲的圆明园钟表就有441件,而沿街散落的艺术品,经搜集清点达1197件,这些艺术品只占圆明园所有藏品的千分之一。

更可恶的是,英法联军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经久不熄,过火面积达16万平方米。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典范”的圆明园经此兵祸,不复存在。

与巴西国家博物馆相比,圆明园的命运更令人唏嘘。正是由于清廷的腐败落后、软弱无能,以及英法联军的残暴无知,贪婪愚昧,造成了近代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一页。

巴西国家博物馆失火后,主体建筑存在坍塌的危险,起火原因尚不明确。不过,长期以来,博物馆因资金不足、年久失修屡遭诟病。

如今,巴西国家博物馆以及馆内的无数珍宝毁于一旦。

从古至今,火灾始终是人类文明的大敌,它吞噬了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却从未得到满足。巴西国家博物馆的火灾再次敲响了警钟,防身杜渐,消防结合,杜绝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共同维护全人类的物质和社会财富。

本文标签:
本文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