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_故事大全_名人传记-858历史
858历史广告位

秦穆公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做了哪些贡献?

时间:2018-10-16 09:40:23编辑:浮泊凉

秦襄公去世后,秦人很长时间都处于默默发展的状态,连续七任国君继承襄公的国策,不断同戎人作战,东征西讨,不断扩张秦国的领土。秦文公在位期间,秦人将领土扩张到岐山地区,为了表示对周王室的效忠之心,秦文公将岐山以东的领土献给了周王室。秦宁公在位期间,秦国灭掉了周边的几个小国,将领土扩张到了渭水地区。

秦德公一即位,就将秦国的都城迁到了雍城,奠定了秦国东进的基础。秦宣公年间,秦国与晋国发生战争,秦国取得胜利。这次战争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它表明,经过近百年的默默发展,秦人已经不满足于关中的一隅之地,想要东出与列国一较高下。这次胜利,自然大大增强了秦人东扩的信心。

不久之后,秦宣公去世。秦成公继位,但他也是享国之日浅,三年后便驾鹤西归。但两位君主相继去世并没有改变秦人走出关中与列国争霸的策略。公元前659年,一代英主秦穆公即位。秦国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强盛时期。

151bb270ff6958b9d17aab3392613207.jpg

秦穆公即位当年,就向河南地区的戎族发动攻击,明确了其东扩的基本国策。三年后,他迎娶了晋国公主为妻,希望与晋国交好。此后,秦国与晋国多次联姻,“结秦晋之好”也就成为后世代指婚姻的成语。但是,晋国与秦国交界,又处于秦国东出的必经之路上,因此,整个春秋时代,秦国和晋国始终处于明争暗斗之中,不断发生冲突。

穆公确立东出争霸的策略是有缘由的,当时正是齐桓公称霸的时期,穆公也想效法齐桓公,但齐桓公有管仲辅佐,自己要想称霸,也需要谋臣良将的辅佐。于是他整修内部,任用贤臣百里奚、蹇叔等人,广施仁政,秦国的国力迅速上了一个新台阶。在修明内政的同时,穆公相机而动,随时准备东出参与东方列国的争霸,这样,秦晋关系就进入了多事之秋。

穆公即位后,晋国国力强盛,因此穆公采取了与晋国交好的政策,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公元前651年,晋献公死去,众多儿子为争夺继承权酿成内乱。公子夷吾为了争取秦国的支持,许诺将河西五城割让给秦国,于是在穆公的支持下,夷吾登上了国君的宝座。但登基后的夷吾食言,并未给秦国河西五城。于是,郑国的使者丕豹前来蛊惑秦国,希望秦国可以出兵讨伐背信弃义的晋惠公,鉴于晋国的国力依然很强大,穆公便婉言谢绝了郑国的建议。

8b53953f161d0c0e8abce4c5297da6fc.jpg

秦穆公画像

两年后,戎族联合起来再次进攻周王室,攻入王城。此次穆公联合晋国共同出兵,击溃了戎兵。这次秦人百年之后的再次成功勤王,大大提高了秦国在诸侯中的声望。战后不久,晋国发生了饥荒,此时丕豹又来劝穆公趁机出兵,但穆公以“其君是恶,其民何罪?”为理由,再次拒绝了丕豹的建议。

然而,穆公的仁德并没有感化晋国。时隔一年,秦国发生饥荒,晋国不但拒绝救助,还趁人之危向秦国发动攻击,自此,秦晋关系急剧恶化。第二年,秦国度过饥荒后,穆公亲自率军进攻晋国,不料却中了晋人的计,陷入晋军的包围之中,形势危急。

就在此时,忽有三百勇士杀入军中,不仅救出了受伤的穆公,还俘获了晋国的国君,形势急转直下,晋军大败。原来,这三百勇士就是秦穆公广施仁政的结果。不久前,穆公的马在放牧时被岐山下的三百野人抓走吃掉了,官员将此事上报后说准备将这三百人绳之以法,但穆公却说:“怎么能因为畜生而伤害人的性命呢?”

他还听说吃了马肉不喝酒会对人身体有害,于是不仅没有将这三百人治罪,还赐给他们酒喝。后来,当这三百野人听说秦晋开战后,便赶来助阵,立了大功。

这场战争就是秦晋韩原之战。此战秦穆公俘获了晋惠公,准备将他杀掉祭神。周王室出面求情,穆公才答应将晋惠公放回。晋国割让了河西之地给秦国,并将太子送到秦国做人质,以示和平诚意。

通过这次战争,秦国不仅得到了河西的大片土地,而且向天下展示了穆公的胸襟和秦军的战斗力,从此,那些自以为文化先进、礼仪通达、把秦国视为蛮夷之国的东方列国,不得不开始对秦国刮目相看了。

b2867e5e83f125d739859df84d9339fb.jpg

晋惠公

公元前637年,晋惠公去世。为了争夺王位,在秦国做人质的太子私自逃回,被晋人立为新的国君。穆公对晋人再次背信十分气愤,于是命人从楚国将公子重耳迎到秦国,准备立他为新的晋国国君。在联络好晋国一部分大臣后,秦穆公派出战车五百乘、骑兵两万、步兵五万,护送重耳回国继位。继位后的重耳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文公。

晋文公杀掉了从秦国私自逃回的太子,与秦国结成了同盟。他致力于整饬内政,修明政治,很快就登上了春秋霸主的宝座,多次召集诸侯会盟。晋文公称霸期间,秦国不仅参加了诸侯会盟,还曾与晋国联合出兵,平息了周王室的内乱,并向南攻打楚国。至此,穆公东出参与列国事务的政治目的终于实现了。

公元前628年,一代霸主晋文公去世,晋国也结束了它的全盛时期。此时环顾中原诸国,无一人堪称霸主,相机而动的穆公以为这是天赐良机,秦人称霸的时候到了。

这年,郑国的“汉奸”杞子来到秦国,劝说秦人攻打郑国,他愿意作为内应。此时穆公雄心勃勃,迫切需要一个证明秦国实力的机会,就答应了杞子的要求。但秦国的大臣蹇叔出来反对说:“动用大军攻打离我们甚远的国家,这是从来没听过的事情,等我们的军队到达郑国的时候,早已经精疲力竭了。再说了,郑国离我国有千里之远,我们千里行军,郑国人怎么会没有察觉呢?”

蹇叔说的很有道理。以当时的实际情况看:第一,秦军千里行军,很难达到奇袭的效果,郑国人必然会有所准备;第二,一旦奇袭变成攻坚,秦国补给困难,很有可能全军覆没;第三,秦国和郑国之间隔着周王室和晋国,一旦秦军在路上遭到他们的攻击,后果不堪设想;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即便秦国顺利攻下郑国,这块飞地远离本土,夹在列国中间,又如何防守呢?因此,即使攻下了这块土地,对秦国也毫无益处,只能成为秦国的负担。

蹇叔的分析鞭辟入里,明确指出这将是一场得不偿失的战争。但此时穆公已经被称霸的欲望冲昏了头脑,不顾蹇叔的劝说,决心出兵灭郑。他任命三员大将孟明视、西乙术和白乙丙统率大军出征。这其中,孟明视是百里奚的儿子,西乙术是蹇叔的儿子。因此,出征之日,蹇叔前来送行,他哭着对儿子说:“我见你出去,见不到你回来了,唉!”

穆公认为他的话不吉利,将他大骂了一顿。

但果不其然,事情的发展就像蹇叔预料的一样,郑国人提前知道了秦军的行动,防守严密,秦军无从下手,只好返回。当疲惫的秦军经过崤山的时候,遭到了晋国大军的伏击,秦军全军覆没,三位统帅也成为晋国的俘虏。

此时,秦晋之好的效果发挥了出来。晋文公的夫人出面劝说新任国君将三人放回,于是晋襄公便下令释放了他们。三人狼狈逃回秦国后,穆公才意识到自己不听蹇叔之言,酿成了大祸。

但福祸相依,这次惨重的损失使秦穆公认清了形势:以秦国目前的实力,还不足以东出与列国争霸,这样做只会给秦国带来风险,只有韬光养晦,向西扩张,全力经营关中,等到秦国实力再上一个台阶的时候,才有取胜的把握。于是,秦穆公及时调整了秦国的战略方向,直到他去世,秦国始终没有和东方国家再发生大的冲突。

公元前626年,戎王派使者来到秦国,这位使者就是著名的由余。

秦穆公听说由余来了,就带着他参观了秦国巍峨壮丽的宫殿和价值连城的珍宝,但由余看完以后,说:“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民为之,则苦民矣。”由余参观完没有谢穆公,也没有夸他,反而说穆公是在劳民伤财。穆公很不高兴,于是就换了个话题。他说,我们华夏族用礼和法来治理国家,结果国家还常常动乱,而戎族既没有礼仪,又不懂法律,用什么来治理国家呢?由余说戎人治理国家只有一条:“君王对老百姓要讲德,老百姓对君王要讲忠。”这样就能做到“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他说戎人的国家比秦国治理的好得多,在那里,国家的治理就好像一个人在使唤四肢一样自如。

秦穆公认为由余是一位有才华的人,他在戎人那里就会使得戎人渐渐强大,不利于自己向西扩张的国家战略。于是,秦穆公用了美人计和反间计,将由余收为己用。

他给戎王送去了十六个美女,戎王整天就和这些美女缠绵,国政都荒废了,这就是穆公的美人计。为了使美人计达到效果,秦穆公尽力拖延由余回国的时间,等到戎王深陷酒色的时候,才将由余送了回去。这样一来,反间计的效果也就达到了。

果然,由余回去后发现戎王不理国事,整天待在女人堆里,于是由余就劝谏他。但由余在秦国逗留的时间过长,戎王以为由余与秦国有所勾结,对由余不再信任。由余每次劝谏都会被戎王臭骂,因此他十分苦恼。秦穆公抓住这个机会,派人去劝说由余,最终郁郁不得志的由余决定投奔秦国。

秦穆公得到一个对戎人情况了如指掌的贤臣,简直是如鱼得水。于是,他用对贵宾的礼遇接待了由余,并且向他询问戎人的情况,希望他能为自己出谋划策,帮助自己打败戎人。

由余将自己对戎人的了解介绍给秦穆公,并让穆公着手准备兵粮。就这样,经过几年的精心准备,公元前623年,穆公听从由余的谋划出兵攻打戎人,连续吞并十二个戎人的国家,扩地千里,称霸西戎。这样,穆公完成了他一生最辉煌的事业。

两年后,穆公去世,为他殉葬的有一百多人,其中包括当时子车氏的三位贤才。穆公的此举为他的人生打上了污点,同时也显示出秦国文化上的愚昧落后,后人将此事写作《黄鸟》一文,斥责了穆公的行为,并对殉葬者表达了深深的哀悼。

但瑕不掩瑜,平心而论,秦穆公为秦国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因为他三十几年坚持不懈的开拓进取,才为秦国争取到了广阔的西部生存空间,为秦国的强大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