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_故事大全_名人传记-858历史
858历史广告位

汪精卫为什么要刺杀摄政王载沣?溥仪为什么没杀汪精卫?

时间:2018-10-10 10:59:20编辑:浮泊凉

1910年,宣统皇帝溥仪登基的第二年,汪精卫等三人刺杀摄政王载沣,还没行动就被清廷抓捕。如何处置汪精卫三人,清廷内部存在分歧,一种意见是斩立决,法部尚书廷杰就主张立即处死,杀一儆百;一种意见是怀柔安抚,民部尚书肃亲王善耆反对杀人,主张采取怀柔政策,安抚革命党人。结果,善耆的态度占了上风,清廷没杀汪精卫,只判了终身监禁。

102c62d4b0a270ed7ee7b99a2188ee1a.jpg

汪精卫

对于这个结果,比较流行的观点有两个:一是载沣、善耆等人有心学习西方,比较开明,为了稳定局势而放一马;二是杀了汪精卫,会激起更多革命党人铤而走险。还有一种观点是,留着汪精卫,可建立一条联系南方革命党的通道。这几个因素有没有,不能说没有,但并不靠谱。真正的原因是另有隐情,咸为世人所知。

溥仪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清楚记载了这一事件背后的隐情:“我父亲(载沣)在自己的年谱中说这是为‘以安反侧之心’,其实并非如此。我有亲戚后来告诉过我,当时有个叫西田耕一的日本人,通过善耆那里的日本顾问关系告诉善耆,日本人是不同意杀掉汪精卫的。摄政王在几方面压力之下,没有对汪精卫下手。”

1844e68fae24e8c460658e722a47b910.jpg

载沣

清廷为什么不杀汪精卫,溥仪的记载更靠谱。所谓怀柔安抚,毫无道理,清廷屠杀反民,一向是心狠手辣,绝无怜悯之心,从屠杀太平军,剿灭捻军,到立斩谭嗣同等维新人士,再到血洗义和团,总是斩草除根,不留后患。即便是南方军兴,局势有变,载沣也不会想跟革命党有什么联系,才保留汪精卫一条性命。利用汪精卫沟通南北关系,那只是袁世凯的私欲,目的正是推翻清廷。

经历了八国联军的痛击之后,清廷最怕的是列强,尤其畏惧日本人。日本人对载沣和善耆施加压力,不要清廷处决汪精卫,自然会有震慑之力。日本人力保汪精卫,因为汪精卫在日本留学期间颇有名望,日本要在中国寻求最大利益,直至征服中国,都需要汪精卫这样的激进分子充当马前卒。后来,汪精卫彻底投降日本,堕落为头号卖国汉奸,不是没有渊源关系的。

c0ecb2fe2db7048727873fffe22e8ac2.jpg

善耆

怯于日本人的要挟,汪精卫不但没死,在监禁期间还受到善耆很好的招待。善耆多次到监牢去看望汪精卫,还派人给他送吃送喝。武昌起义之后,载沣与善老顺坡下驴,为了讨好民众,很快就释放了汪精卫。然后,汪精卫就成了革命党人崇拜的偶像,在民众心中也是一位正义凛然的革命义士。殊不知,从一开始,汪精卫就是一个投机分子,刺杀摄政王、投靠袁世凯、投日叛国,都是骨子里的投机本性所决定。

本文标签:汪精卫
本文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