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刘邦赶紧叫来他的外交官郦食其,见了面,他就不再转弯抹角了,直接就问他现在该怎么办。通常这种情况是相当信任的人才会这样说的,由此可见当时郦食其因为出色的外交表现,在刘邦心目中的地位还是相当高的。然而事实证明,郦食其是一个相当出色的外交官,但并不是一个出谋划策的好谋士。主子既然叫自己来了,郦食其也不可能不献计吧,要不然这不仅是被汉王看扁的问题了,还关系到自己的人身安全(城破了
九死一生的刘邦到了下邑后,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两件很头疼的事又摆在了他的面前。第一件事是他兵败如山倒后,原来投降到他的手下的殷王司马卬、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又重新回到了项羽的怀抱。还有一件事就是刘邦的老爹和结发妻子在避难的过程中都成了项羽的阶下囚。相对于第一件事来说,第二件事更令他头疼。刘邦知道有了他们两个人做人质,日后在战场上与项羽争天下时,人家手里又多了一道把柄。只是当时刘邦并没有太多时间来思索
古代的通讯不发达,没有现代化高科技电子设备,信件成了主要的传播信息的工具。在那时,无论男女老少,与身在外地的亲人联系时都靠这种方式来维持。当年刘邦在沛县起义时,仅凭萧何一封“家书”就搞定了沛县的老百姓。后来在巨鹿战场上,项羽又是利用陈余一封“和平书”把不可一世的秦朝悍将章邯成功收编。由此可见,在古时候写信的水平如何,也是至关重要的。闲话不多说,先回到张良身上来。张良被“逼”回韩国后,韩王却早已被项
刘邦虽然被赶到巴、蜀一带,但项羽心里还是不踏实。他把目光停留在刘邦的第一谋臣张良身上。刘邦之所以能先他一个月到达关中,就是因为张良为他提出了“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高级战略。从而以不战屈人之兵迅速攻城拔寨,势如破竹般拿下秦朝老巢咸阳。再加上项羽已听闻张良是当年用兵用计如神的姜太公的《太公兵法》传人,心里更是惶惶不已。“这样一个人才,要是能归我所用就好了。”很快,项羽就想到了个好办法。他想到了一个人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谴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摘自《孟子》相对于韩信的咄咄逼人,锋芒毕露,张良就显得深沉和老练多了。自从刘邦当了皇帝,他深居简出,很少抛头露面了。据说张良闭门不出原因是因为练武功去了,他练的是养气辟谷之术。按理说他都一大把年纪了还练什么养气功啊,但问题是他当时不练不行啊!要想多活几年的命,他就得练。由于上次对韩信的考验
刘邦西征有五次小的战役,并没有像项羽面对章邯主力秦军那样,每一次胜利和失败都会是致命的。所以战斗的过程虽然艰辛,但过程却乏善可陈。因此有的以简单的记录形式一笔带过了事。五战过后,刘邦的西行大军已行进了八个月。先后经过城阳、杠里、成武、昌邑、陈留、开封、白马、曲遇、颍水、洛阳等十次大的战斗(小战斗更是不计其数)。其中攻坚战四次:昌邑、开封、颍水、洛阳。三次攻而未克,由此可见刘邦的西征之路并不比项羽的
张良,字子房,与刘邦手下形形色色的涉及各行各业的将领谋士相比,他是个例外。张良祖父张开地作为宰相为三代韩王效力。张良的父亲张平最先是侍奉韩末之王惠王的名臣,韩惠王去世后,公子韩安继位做了国君。张平依然尽力辅助国君。但韩安却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张平最终为抗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终劳累过度而死)。张平死后,公元前230年,韩也随之灭亡。国破家亡,从此,张良这个只有十几岁的少年开始隐姓埋名,他白天读书,
话说秦始皇当征服六国时,每灭一国,必囚杀君主,毁除宗庙社稷。又搜括妃嫔子女,宝器珍玩,一齐运入秦宫受用。当时六国人民见此情状,思念旧君,往往泣下。尽有忠臣志士,愤心切齿,痛恨始皇,欲报国仇,未得机会。中有韩国人姓张名良,字子房,其祖开地,父平,相继为韩国宰相,历事五君。张良生长宰相之家,资财甚富,单是家童一项,已有三百人。但他虽生长富贵,却极有志气,足智多谋,与寻常纨袴子弟大不相同。只因年纪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