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_故事大全_名人传记-858历史
858历史广告位

张良与郦食其的故事:心中格局更大才能掌控全局

时间:2018-10-08 15:04:52编辑:浮泊凉

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刘邦赶紧叫来他的外交官郦食其,见了面,他就不再转弯抹角了,直接就问他现在该怎么办。

通常这种情况是相当信任的人才会这样说的,由此可见当时郦食其因为出色的外交表现,在刘邦心目中的地位还是相当高的。然而事实证明,郦食其是一个相当出色的外交官,但并不是一个出谋划策的好谋士。

主子既然叫自己来了,郦食其也不可能不献计吧,要不然这不仅是被汉王看扁的问题了,还关系到自己的人身安全(城破了他能不受牵连吗?)。于是他口一张,滔滔不绝地长篇大论起来:我看这一次项羽几乎动用了全部兵马,誓夺我荥阳不可。再加上现在敖仓粮道又被项羽的部将钟离昧弄得乱七八糟的,现在缺粮又是一大问题了。以目前的形势,仅凭我汉军的实力,怕是不足以抗敌。

960e8948a89c98bad2affac2affb916d.jpg

他说到这里卖了个关子,引得刘邦追问:那该怎么办呢?郦食其这才很自信地说出了他的计谋:只有一计可以让天下诸侯共同来对付项羽,那就是分封原六国诸侯,让他们以“国”的名义来参与这次军事行动,只要他们牵制住了项羽,荥阳之围就不解自破了。

这个主意乍一听还不错,刘邦也有点心动,不过当时他也有疑问:分封各诸侯真能让他们来联手抗楚吗?

这个时候,郦食其充分展示其嘴上功夫,开始发表他的长篇大论了。他首先讲了《书经》里的一段故事。他说:远古之时,有一位名叫汤的为善之王,是殷的始祖,当讨伐夏桀这个暴君并将其灭掉后,仍封其子孙在杞(今河南境内)为诸侯,以不绝夏的祭祀,这充分说明汤王是有德之人。

2dc2055093944450937e09054947bb07.jpg

刘邦剧照

他还说:周武王也有不断绝先祖祭祀的思想,虽然曾讨伐暴君商纣王并将其灭掉,但其后仍寻找古代圣王的子孙,予以适当封赏。然而秦可谓是暴虐之极,灭亡了六国,却不给那些王孙封赏土地,以至于全部绝了他们六国的祭祀,由此引起世人都对他不满。得民心者得天下,天下百姓不满后一旦生气,后果将很严重。

面对这样高深的理论,刘邦除了点头称赞还能做什么?

既然刘邦都点头了,郦食其也不想再浪费口舌,开始下结论了:大王应该努力寻找六国的王孙(以假充真也行),分封他们为诸侯,如此六国的君臣百姓无不对大王感恩戴德,甘愿做大王的臣民。这样一来,项羽将会成为众人之矢。

郦食其分析得有证有据有条有理,刘邦很是满意,当即点头表示要他尽快去赶制印玺。然而这个看似不错的好主意,其实是个坏主意。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张良是怎么说的。

就在郦食其日夜不停地赶制印玺期间,张良却没事可干,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到刘邦那里串了一次门。事实证明这次看似极为平常普通的串门意义非凡,足以写进教科书了。因为张良从刘邦嘴里知道了郦食其献的“好主意”。

c59a3960398b406a6bffb54d1e8d343e.jpg

张良动漫造型

张良听完,很平静地说了一句:大王的事业,只怕到此就要结束了。刘邦当时正在吃晚饭,一听这话哪里还吃得下饭,赶紧放下筷子,询问原因。

这时张良拿起筷子做道具,开始对郦食其的长篇大论展开了反驳。一场精彩的正反辩论马上上演,可惜当时正方郦食其因为赶制印玺并没有在场,错过了与张良一决高下的机会。这里且把他的话主要归纳为三个反问。

反问一:从前商汤王、周武王是分封过夏桀、商纣的后裔为诸侯的,但那是有前提的,他们当时有实力掌握他们的生杀大权,能够罩得住他们。现在大王你呢?你能做到吗?

反问二:目前这些跟随大王的人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功名利禄,为了封妻荫子?如果现在就分封了各诸侯,那大家各事其主,都回家去了,还有谁来帮大王打天下呢?

反问三:就算你分封了各大诸侯,但人都是善变的,到时候他们见楚国实在太强,还不又纷纷转投项羽那里去了?那样,大王的事业不就结束了吗?

张良就是张良,他的三个反问把刘邦问得哑口无言。等他回过神来时,下达了一道命令:销毁印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