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其发生是由于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添了许多节度使,而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唐朝中央政府本以为,可以通过藩镇来平定一些叛乱,不料藩镇就是导致唐朝混乱乃至灭亡的总根源。而藩镇割据基本上是安史之乱的延续;唐亡以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也是藩镇割据的延续。藩镇割据的问题对唐代
安史之乱在各类历史教科书中都有涉及,它让唐朝由盛转衰并带走了当时全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武将盘根的藩镇权力过大,而奇怪的是安史之乱后,唐政府并没有吸取教训,罪魁祸首的藩镇反而呈“蓬勃发展”之势,这是为什么呢?一、打不清就不打了“安史之乱”就是安禄山、史思明带头挑起的叛乱,最后以两人被杀、叛军投降为结束目标。可是带头大哥、二哥虽然不在了,小弟们却还是很能打的。同时,为了早日平叛,
自安史之乱平定后,藩镇便是大唐帝国的三大支柱之一,和中枢的南衙(朝堂官僚集团)北司(控制中央禁军的宦官集团)一起,互相平衡制约,切实有效地维护了帝国统治百年。一个浅而易见的事实:如果藩镇当真是朝堂中枢必欲除之而后快之物,唐朝就根本不会在河朔三镇与朔方等旧藩镇之外,又不停在江淮、汴梁、剑南这些战略重地增设新藩镇了。因安史之乱,河西、陇右没于吐蕃;安西、北庭被隔断交通,坚守四十余年后亦没于回纥。人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