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6-12 15:05:33编辑:梓岚
“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曲作家。最早提出“四大家”之说的是明代何良俊的《四友斋丛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元曲产生于金末的“俗谣俚曲”,包括“里巷之曲”和“胡夷之曲”。曲是继词之后可唱的诗体的总称,包括散曲和杂剧。“元曲四大家”主要侧重四位作家在杂剧方面的成就而言。
关汉卿(1220~1300年),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生平没有详细记载,后人根据史料推测他可能是元代太医院的一个医生。关汉卿是元代前期杂剧界的领袖人物。《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元曲选》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他还和当时的杂剧家、散曲家和戏曲演员交往亲密,这些都为他的创作奠定了基础。他的剧作深刻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是元代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一面镜子。
《窦娥冤》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描写一个弱小无依的寡妇窦娥反抗强暴宁死不屈,却被诬陷杀人,最后冤死的故事,强烈控诉了统治者的残暴和封建制度的罪恶。《鲁斋郎》、《望江亭》、《蝴蝶梦》等剧作同样揭示了弱肉强食的残酷现实,反映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在揭露社会黑暗的同时,关汉卿还塑造了一批鲜明的正面形象,尤其以下层妇女的形象最为突出。他笔下的妇女大多出身卑微,社会地位低下,是恶势力渔色猎艳或残酷奴役的对象,但她们都桀骜不驯,富有智慧和反抗精神。
《救风尘》中的赵盼儿,《望江亭》中的谭计儿,《调风月》中的燕燕,这些人物都是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他还写过不少著名的历史剧,如《单刀会》、《西蜀梦》等。关汉卿的杂剧是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一个高峰,在塑造人物形象、处理戏剧冲突、运用戏曲语言等多方面均有杰出的成就,他是我国第一位杰出的戏剧大家。此外,他的散曲也非常出色,在元散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是元散曲中不可多得的名篇。
白朴(1226~1306年),字仁甫,号兰谷。隩州(今山西河曲县附近)人。白朴自幼聪慧,喜爱诗词曲赋,终生没有参政任职。他的杂剧《梧桐雨》取材于唐代陈鸿《长恨歌传》。全剧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为主线,反映了安史之乱以及唐朝由盛到衰的过程,结构层次严谨,词曲华美,富有诗意。最后一折以唐玄宗听雨打梧桐声结尾,渲染悲剧气氛,衬托唐玄宗凄凉的内心世界,非常成功。
该剧对洪昇的《长生殿》影响很大。《墙头马上》是白朴的另外一部杰作,取材于白居易新乐府《井底引银瓶》,塑造了敢于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婚姻的男女青年形象,尤其是李千金的形象,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白朴的词风格清丽,〔沉醉东风〕《渔夫》、〔寄生草〕《劝饮》、〔天净沙〕《春、夏、秋、冬》等,清俊高远,情景交融。
马致远(约1250~约1321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浙江行省务官,晚年退隐山林。马致远是享有盛名的戏曲家,他的杂剧《汉宫秋》最有影响。作品取材于汉代王昭君和亲的历史故事,揭露了帝王的昏庸,抨击了朝中文武大臣在侵略者面前的怯懦无能,成功地塑造了王昭君这一爱国者的形象,这一形象对后世戏曲影响很大。《汉宫秋》有较高的艺术成就,结构紧凑,抒情色彩浓烈,词曲苍凉幽深,贴切地表达了人物的心情。
此外,他的《荐福碑》、《三醉岳阳楼》、《三度任风子》等剧反映了当时官场的黑暗。马致远散曲的成就在元代作家中是最高的,他的散曲声调和谐优美,语言清新豪爽,开辟了与诗、词不同的曲的境界。小令〔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以凝练的笔法,赋予秋天的景色以萧瑟苍凉的情调,烘托出天涯游子的凄凉心情。套曲〔双调夜行船〕《秋思》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否定及对污浊现实的愤慨,有很高的艺术技巧。此外〔双调寿阳曲〕《远浦归帆》、《山市晴岚》等也很有特色。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附近)人。生卒年不详。曾任杭州路吏。郑光祖最重要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取材于唐代传奇《离魂记》。剧中王文举与张倩女经父母指腹为婚,倩女的母亲因为文举没有功名,不许二人完婚。文举赴京应试,倩女魂魄相随。
文举得官后二人同返故里。倩女灵魂和身体合一,与文举成亲。全剧塑造了一个敢于违背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生活的女性形象,抒情气氛浓厚,心理刻画细致,文笔流畅,婉转动人,对汤显祖的《牡丹亭》有一定的影响。此外郑光祖还著有《翰林风月》、《王粲登楼》等剧。郑光祖的散曲讲究辞藻格律,风格典雅,有一定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