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_故事大全_名人传记-858历史
858历史广告位

清朝著名汉臣们的处境、结局各自如何?

时间:2018-10-13 10:00:00编辑:文二

满清夺取政权后,广大汉臣的处境非常尴尬。

不管是前朝的汉臣,还是新晋的汉臣,都面对着民间舆论的强烈指责。相信他们的内心也饱受煎熬。为异族政权效力,统治本族人民,无论在感情上,还是在道统上,都让人难以接受。

很多明朝大臣宁死不降,壮烈殉国。一些最终投降的汉臣,如洪承畴、吴三桂等人虽然为清朝的开国做了不小的贡献,但并不被满清统治者欣赏。洪承畴死后,还是被列入了《贰臣传》,吴三桂降清又叛清,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68388f13eec7da21bd6680ce01e2fe16.jpg

再说新晋的汉臣,相对而言,他们的包袱比较小。他们没有经历过明朝,在他们晋升为汉臣时,天下已定。在和平时期成长的汉臣,认真辅佐满清皇帝,已经没有任何障碍,此时,死心塌地就是最好的选择。但满清的皇帝会如何对待这些汉臣呢?

先看辅佐康熙的陈廷敬。从山西进入京城的陈廷敬,从做康熙的老师开始,一路开启升迁模式,直到成为相当于宰相的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一生历经28次升迁,从政长达53年,成为名副其实的官场不倒翁。

在康熙初期,汉臣的空间还很狭小,甚至还要受到满臣的打压。在这种情况下,陈廷敬能够独善其身,顽强生存下来非常不容易。政坛风云变幻,尔虞我诈,辅佐皇帝伴君如伴虎,但陈廷敬谨小慎微,一生清廉,兢兢业业,深受康熙赏识。

陈廷敬去世时,康熙专门写诗哀悼,并追加谥号文贞。康熙评价他是:老成宽大,慎守无过,几近完人。可以说,陈廷敬一生是相当完美的,善始善终的结局堪称汉臣的典范。

相比之下,与陈廷敬最为接近的则是张廷玉。张廷玉同样是官至宰相,也就是内阁首辅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陈廷敬一生从政,只经历康熙一朝,而张廷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陈廷敬从政53年,张廷玉也有50年。而于陈廷敬不同的是,张廷玉的波折更大。

到了乾隆执政后,以张廷玉为代表的张家在朝廷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不仅如此,张廷玉与鄂尔泰形成了党争的态势,双方培植党羽,相互倾轧。这自然引起了乾隆的不满。

或许是张廷玉倚老卖老,也或许是乾隆故意找茬张廷玉,总之,在君臣之间发生了多次不快。比如,为了保住雍正赐予的配享太庙荣誉,张廷玉曾要求乾隆立字据,让乾隆大怒。最严重时,乾隆剥夺了张廷玉一切殊荣。

543b925f7fadf510f7205ff850b35b52.jpg

还好,当张廷玉去世时,乾隆不计前嫌,仍然让其配享太庙。至此,张廷玉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即成为清朝唯一享受配享太庙最高殊荣的汉臣。总体来说,张廷玉晚年虽有些波折,但总体还是善终的结局。

陈廷敬与张廷玉的效忠,或许只是恪职尽守。因为他们只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出于敬业的精神,也为了自己与家族的利益而选择一种的效忠方式。相比之下,曾国藩的效忠更死心塌地,因为曾国藩完全有实力自己当皇帝,但他没有这样干。

话说也是时势造英雄,太平军攻城略地,势如破竹,皇帝慌了手脚。此时,曾国藩临危受命,组建湘军,力挽狂澜。当曾国藩的湘军占领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时,曾国藩的个人威望达到了顶点,朝中无人能敌。

此时,很多人料想,手握重兵的曾国藩可能会称帝,朝廷也有这样的忧虑。曾国藩与手下肯定也想过此事,曾国荃与众多部将就多次劝进。最终,曾国藩还是放弃了称帝的想法,并大幅裁撤湘军,以打消皇帝的顾忌。

为何曾国藩没有称帝呢?自然客观原因很多,其中有一条主观原因不可忽视,那就是忠君报国的思想。

老曾深受儒家思想、程朱理学影响,一心只想做名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似乎没有多少当皇帝的野心。什么不想当皇帝的司机不是好厨子,到老曾这里根本不适用。如此效忠也是清廷的幸事。

老曾平定天平天国后,被封一等勇毅侯,后又担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升一品,死后封谥号“文正”。曾国藩虽然也背负了不少骂名,但朝廷对他总体不错,最后的结局也是善终。

0bf0b08ace727a8eb3f4fffca7c63e82.jpg

同样是效忠,还有一种是愚忠,比如康有为、张勋。康有为是典型的保皇派,虽有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等改革进步的思想行动,但他反对共和。

在清王朝灰飞烟灭后,他仍然抱有幻想,处心积虑地尊孔复古,谋划溥仪复位。与之相比,张勋有过之无不及,当人们纷纷剪掉辫子时,他却执意保留,坚决以此要向清室效忠。好好的汉人,本来留辫子就是一个耻辱,他却非要效忠满清。

一个不合时宜的机会,康有为与张勋共同策划复辟,遭到全国上下一片指责。后来,两人都混得灰头土脸。康有为曾一度沉溺于嫖妓中,常因付不起嫖资而遭羞辱。

张勋复辟失败后逃到荷兰使馆,后移居天津做起寓公。孙中山评价张勋是愚忠,应以叛国罪诛之。即使赋闲在天津的张勋,仍保持着清朝的生活方式,似老古董一样。

谁都喜欢忠诚的人,何况是皇帝。忠诚当然是好的品质,但这事也需要运气。不是光死忠就能享受荣华富贵的。像陈廷敬、张廷玉等人虽然得以善终,但一生谨小慎微,伴君如伴虎。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样的日子也不是人过的日子。即使这样,张廷玉还差点晚节不保。其实,在陈廷敬、张廷玉的背后则是更多虽然忠诚,但又因各种原因没能善终的汉臣,这些人似乎才是正常的大多数现象,而陈廷敬、张廷玉只是奇葩。